2月20日晚,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館舉行,自此本屆冬奧會圓滿收官!此次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最終以9金4銀2銅的優異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三名。
開幕式上,蒼松迎客;閉幕式上,折柳送別……冬奧會將中國文化蘊藏的豐富內涵體現的淋漓盡致!為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自豪!為我們全力奮戰的運動健兒自豪!
想必大家在關注冬奧會比賽情況的同時也對運動員的服裝充滿了興趣。冬奧會上中國短道速滑隊摘金奪銀,運動員的“戰袍”也大有來頭,今天小編想帶大家來解密下冬奧會速滑賽場上運動員“黑科技”服裝的奧秘!
“冬季競速類項目中,0.01秒就可能決定獎牌的歸屬。而服裝和裝備是爭取毫厘的途徑。”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劉莉說,高速的冰上滑行,需要對抗十級大風的空氣阻力。因此設計速滑服,要從面料和剪裁下手,盡可能提升它的減阻性能力。
據了解,我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發之后達到了減阻百分之十以上,這對水平更高的運動員來說是非常關鍵的。就為了減阻這一個目的,科研團隊做過56種結構的對比,帽子做過21種,最終有超過10種以上的整衣結構,進行了風阻測試比較,擇其最優使用。
由于速滑比賽中難免發生摔倒情況,所以為了防止冰刀對身體的傷害,科研團隊制作出新型織造的防切割的面料-迪尼瑪特殊紗線。這種紗線目前是世界上比強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纖維(比模量是指材料的強度和模量與密度之比,比強度越高,零件自重越小),其分子量在100W-500W的聚乙烯。紡織出來的纖維需要達到抗撕裂、有彈性、輕薄。
科研團隊制作出新型織造的防割面料--迪尼瑪特殊紗線
迪尼瑪特殊紗線它的強度比相同重量鋼絲的強度15倍還多,而且重量特別輕,簡單例舉2個數據來給大家心里有個概念:比尼龍輕30%、比芳綸輕45%。它采用的是多組成分混紡而成的新型防切割材料,突破了傳統防切割材料重量重、彈性差、無顏色等局限性,比傳統比賽服重量輕30%。
不僅在質輕方面科研團隊下足了功夫,保暖方面更是早有考慮,短道速滑服使用的是一種仿鵝絨結構納米級高保溫絮片,利用與鵝絨纖維粗細大小相差不大的滌綸纖維仿造鵝絨,更輕薄、更保暖,克羅值(服裝或織物隔熱保暖性能即“熱阻”的工程單位)比普通材質高30%左右,加增加了主動加熱的內循環系統,即便是零下二三十度也不影響運動員的正常訓練。
制作這套服裝,過程也充滿科技感。比如量體裁衣,不是簡單靠尺子。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為運動員建模,模擬出運動員在各種姿態下,皮膚的拉伸和形變。然后根據這些數據剪裁服裝。
冬奧會取得圓滿的結果離不開每個環節的工作人員,很多幕后工作者也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最后,我們再為奧運健兒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也別忘記點贊這些默默奉獻的幕后人員,你們也辛苦了!
新材是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柔性、防彈產品、防切割手套、防割刺針織梭織面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如有需求的朋友歡迎您咨詢!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刪除!